我已經在我的部落格寫過《心流》的閱讀心得了,也因為如此我才從書架上挑了這本書來看,畢竟心流的範疇說廣不廣,說窄不窄,即是我看過心流那一本書,但我也不能隨心所欲地進入心流狀態,在寫作的當下接近過年,在閱讀時更容易因為其他事情而分心(畢竟過年就要好好休息嘛),我帶著能夠更精進我進入心流的心態來閱讀這本書。
心態——進入心流的第一步
說到心態,作者提到要進入心流狀態,最重要的有三個要件,心態、創造力、使命感,這與我平時的作風和與人交流的重點相似且更詳細,我總是在說心態很重要,遇到一件事情心態沒崩就永遠有救,心態崩了再簡單的事都會無法解決,轉變心態是進入心流的第一步,將困難或壓力轉變為挑戰,將他視為可敬的對手,是來幫助你進步的而不是你的阻礙,這也與我爸爸生病之後的心得有所類似,那些看似在打擊的人事物,其實是為了讓你變得更好。
創造力——解決問題的工具箱
創造力是第二步,畢竟你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那要怎麼解決問題,創造力可以想成是無窮無盡的工具箱,你從裡面找尋工具,甚至改變那工具原有的功能,創造出新的價值,平時遇到事情我也習慣找尋不常見的方法解決,或是多方試錯,在可以失敗的地方盡可能去嘗試,這樣的練習很重要,如果可以早一點開始,累積解決問題的經驗與能力,把握住時間累積所帶來的力量,會讓你的創造力翻倍提升,能力有質的變化。
使命感——推動心流的核心動力
使命感是推動心流最重要的環節,你在做你不願意做的事時,不可能進入心流,只有帶著使命感去做,才有可能進入心流,超越自己的極限,而這樣的使命感常常是為了群體而非個人,為了大家好,為了社會上減少貧窮,或是不用這麼偉大,你只是在對該做的是負責任,出現的使命感可以將你更快的帶向心流,提升辦事的效率與能力。
六大類型與自我定位
後面作者又提出了六大種人,挑戰者、工藝師、結合者、連結者、實證者、指揮家,我認為自己最符合的就是連結者與指揮家,不論在學校或是職場,你常常會遇到出一張嘴的人,這樣的人通常都很討厭,可是今天遇到一位懂得怎麼出一張嘴的人,那你一定會很喜歡他,因為只要跟著他的指示,一切基本萬無一失,我就是在團體中擔任出一張嘴的人,不論是分組報告、老師差事、工作分配,我可以將當下情勢分析好,把不同領域的人做連結,將你放在最適合你的地方,發揮出最大的價值,我也很熱衷於做這樣的事,因為可以把事情計畫好,不論是對自己或是群體,都有正向的影響,他人會更容易信任你,團隊也會更加團結。
發掘自身優勢,提升心流體驗
我最驚豔書中的就是最後的分類環節,因為做自己擅長的事,是最容易進入心流狀態的時候,我有足夠的能力面對可以承受的壓力,就是超越極限的時機,我也很慶幸自己可以早早就知道自己有著能言善道的能力,想的可以更遠更仔細,變相地知道了自己應該更加練習哪些事,「把擅長的事做到好,比重新再學新的更簡單,效果也越大」,這樣的書可以給對自己還不夠了解的人閱讀,找找自己的定位,不要只是去看MBTI這種東西,運用你的天賦與現有的能力,結合他人有你卻沒有的能力,事半功倍,提升效率,為將來面對壓力時,可以無所畏懼,勇往直前,「恐懼這樣的情緒是人們唯一要恐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