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保險大家第一個浮現的,大多都是身邊認識的人在賣保險,跑來向你推銷產品,希望可以多多捧場,但時常推銷的都是使推銷員可以提高收入的產品,而不是為了真正保障消費者的權益,爾後看見新聞上許多因意外無法或的收入的家庭,保了一堆有的沒有的無法給付保險金的保險,導致家庭無法回到正軌,這樣的風氣之下,人們是非常排斥保險業務與保險本身,使得不去了解保險,變得更容易上當受騙。
保險離不開生離死別
要談保險就無法避免提及生病死亡,沒有人希望發生意外,也不希望身邊的人出甚麼差錯,在這邊打個預防針,接下來多少會談及重病或死亡的話題,並不是在詛咒任何人,而是要體醒大家,尤其是家中主要的經濟支柱,選擇可以完整保障家人與自己的保險,才是對自己與家庭負起責任的決定。
保險≠理財
保險可以說是最單純的投資商品,但只限於「純」的保險(意外險…),而後出現了許許多多種類的保險商品,掛著那些天花亂墜的標語,吸引消費者購買繳交長時間且高昂的保費,最著名的就是「儲蓄險」,儲蓄險在過去的想法中,都是穩賺不賠,當作利息比銀行高的一種儲蓄方式,其實事實並非如此。
保險業務的話術了得
許多保險利息都以單利作為計算方式,經過計算機簡單計算就會知道,即使是放在銀行定存,同樣的時間的獲利都比保險高,更何況銀行的保障高,風險低,保險的獲利已經輸給大家印象中最保守的「定存」了。
人人都是想發大財,希望可以賺大錢,尤其是沒錢的人,今天出現一個看似可以成功的機會,都會選擇相信,正是運用這種心態,才導致那麼多人上當,貪小便宜的人往往都是摔最重的人,當下相信可以領到高額利息,每月有著領「自己的錢」的現金流,就相信自己是在對的投資路上,陷入保險當中的「龐氏騙局」。
花小錢保大錢才是關鍵
付出多少的錢就能獲得多少,是自古以來天經地義的,但在保險卻不是,在購入保險時付出高昂的保費,若理賠金額沒有因此提高,那就是被當成盤子宰罷了。舉個人人都必須購買的保險「意外險」,意外跟明天不知道哪個先來,意外險可以讓你在發生意外時獲得一筆錢以支持家庭,不至於馬上陷入經濟危機,年輕人因病過世的情形較為少見,大多都是遇到意外,與其去保高額的醫療險與儲蓄險,花較為低廉的保費保到可以理賠上百萬甚至千萬的意外險,更可以保障生活,也可以讓家人減輕負擔。
終身險的迷思
「簽約下去只要繳滿期限,就可以終身獲得保障」這句話是誘使民眾購入終身險的話術,許多人認為選擇終身險可以免去很多麻煩,一年與終身的區別最明顯的就是收費標準,一年險的價格由年輕到老漸漸提升,畢竟年紀大風險就高,但終身險是一定時間內每期都繳交一樣的金額,假設今天終身險要繳10000,一年險繳1000,將它們之間差距的9000投入年化報酬率保守3%的指數型ETF,成長的金額已經可以支撐年老的保險費用了,如果你還年輕,強烈建議,應該說必須選擇一年險而不是終身險,運用「時間」的優勢產生複利,最大化金錢的力量。
保險是一場希望輸掉的賭局
沒有辦法承受意外帶來的負面影響的人,保險就是你最後的護盾,假如你家財萬貫,保險就不是絕對必要的存在(大多會保在自己的事業上),所以沒有大筆財產的普通老百姓才是最應該去了解並選擇自己的保險的人,有的人會貪小便宜認為哪有運氣這麼差隨便就遇到意外,意外稱為意外不是沒有原因的,買保險像是在跟保險公司做一場賭局,把錢交給保險公司,運用很高的槓桿押注在自己會發生意外,有人會希望自己發生意外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所有人都希望可以輸掉這把賭局,畢竟輸掉就只是把錢交給保險公司,但一旦贏了,拿到了獎賞,卻導致無法挽回的傷害,實在是得不償失。
以助人的心態購買保險
了解保險之後可以清楚看見,讓保險變得這麼惹人討厭的,都是那些希望從民眾身上,賺取大把傭金的推銷員,將保險公司想成是在為自己做功德,你付出去的保費若自己用不到,那這筆錢就會交給另一個需要這筆錢的人,若是今天你需要用到理賠金,那也是其他投保人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轉個角度去思考,保障自己的同時,還可以為他人雪中送炭,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