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出發到中國交換,心裡懷著忐忑與不安,不僅僅是因為第一次獨自出發到外地學習,也是因為過去種種對於大陸的印象,如滿街垃圾、不守秩序的人,或是各種對於台灣人的歧視,又或者因為政治立場產生的誤解或是衝突。
我帶著實證的心態,希望可以知道那邊有甚麼樣的人,做著甚麼樣的事,過的甚麼樣的生活,我希望可以改變原本在媒體或是其他資訊中看到的模樣,有種擔任戰地記者的感覺,其實是很大的挑戰。
還未出發就遇到的瓶頸
本來就很少出國的經驗,加上暑假尾聲一個接著一個的颱風,導致旅程的開始就遭遇許多阻礙,還沒辦法辦當地的銀行卡電話卡,必須在漫遊有限數據內,帶著現金抵達飯店,或是因為政治因素導致住宿流程卡關,到達學校之前已經遇到不少問題,本想著到了學校就沒事了,但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已經超越了文化差距
體驗文化差距,學習多元的生活型態,是交換的一大目的,在到了自己接下來要度過一學期的宿舍時,對新生活的期待已經掉到了谷底,學生已經入住卻還有工人在隨意進出房間,滿地的灰以及電線的皮,房間內的牆壁、浴室和床架都像是未完工的樣子,地板還是水泥沒有鋪任何東西,進到宿舍我以為下一步是拿起安全帽一起施工,當時往好的方向去想,應該是在做最後檢查吧。
先下好行李離開宿舍去辦行政事務,辦電話卡最為順利,幫忙的阿姨很熱情又接地氣,會跟我們推薦美食或是旅遊景點,也知道自己在做甚麼,效率極高,想著事情逐漸往好的方面前進,但總有事情會把我打回現實。
態度與立場已經非常明顯
到達學校附近的銀行,準備辦理開戶手續,不大的銀行裏頭站著十幾位的服務人員,熱情的上前詢問需要辦甚麼事務嗎?說是台灣留學生需要辦理帳戶以利存放現金,一瞬間所有人你看我我看你,直接推給最裡面的人員,臉色稍加不耐煩,對於持有台胞證的居民,表現的態度和辦事的效率明顯的可以感受出對「他人」的排斥。
好不容易辦好了,卻被通知至少要一個禮拜的時間卡片才會開通,說是持有台胞證辦理業務的都是如此,正常來說拿到卡走到外面ATM插卡開通就可以使用了,為什麼還要等到一個禮拜,而且還是專屬於「我們」的福利。
學習知識還是求生?
無法滿足最基本的需求,要怎麼向上提升,到學習成就自我的層級。
房間的品質難以居住,生活必備的工具申辦過程處處卡關,甚至現金已經等同於沒有價值,必須要花費足夠大的精力與時間,還有金錢,才能讓生活品質達到可居住,生命安全達到較不危險,更可怕的是他們認為這是正常的,本就應該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度日,去向接待交換生的老師反映了也得知我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有反應的人,很明顯看得出接受與服從是如何深深刻在他們基因裡。
支持我繼續走下去的力量
我身邊的交換生每個都想立刻回家,都知道這不是人待的地方,我也跟學校負責的老師說我會直接去搭飛機走人,即使學期沒成績單也沒關係,但礙於國際交流的規定,必須把學期修完才能回去。
當下是很絕望的,這種地方連一天都不想記須待下去,更何況要持續半年,我對自己沒辦法掌控與做出決定感到委屈,也對自己必須如此妥協感到不公。
一定可以接納我的地方
隻身在外地,獨自一人,即使身邊有其他同學相伴,也會不如家人來的親近,孤單的我並不寂寞,就算只有自己,拜科技所賜,可以做到即時視訊,透過簡訊交流近況,孤單的我並不寂寞,我身邊的親朋好友讓我知道,有人是站在我這邊的,會一直支持著我,孤單並不等於寂寞,知道他們都在都會陪伴著自己,就不會是寂寞的人。
孤單是狀態,寂寞是心境
現在我跟其他也從台灣來的交換生互相扶持,可以看的出來台灣人與中國人團結的程度差距,交換生彼此都在努力將環境變成可以生活的狀態,讓我們可以在這裡有一個可以呼吸的地方。
不是所有學生都跟我一樣,不一定家人或是朋友可以當作他們的避風港,是比我更像獨自出來闖盪的人,努力讓大家不感到孤單,可以讓大家減少寂寞的感覺是我們希望做到的,在這裡我們也只能做到這樣,只能讓這裡有家的感覺。
這或許是我在這裡學到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相互扶持,一個人走的快,但一群人才走得遠,尤其是這裡,必須要一群人才有「走」的機會。